运动生理反应

运动生理卫生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暂时性干扰与破坏,经常会出现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注重科学锻炼,就会减少运动中的不适和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肌肉酸痛

刚开始或间隔较长时间后再锻炼,肌肉对负重负荷以及收缩放松活动尚未完全适应,从而引起的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的痉挛所致。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开始时运动量小些,以后逐渐增加,就是在一个阶段的锻炼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锻炼后,要及时做好放松活动,如仍然有酸痛现象,可用热水泡或热毛巾敷,这样可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加快,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缓解酸痛;还可对酸痛的肌肉进行按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使肌肉得以放松。

运动中腹痛

运动中腹痛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症状,特别在中长跑、马拉松、竞走和自行车等运动中容易出现。

运动中腹痛的原因

(1)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速度太快,发生腹痛。由于内脏器官功能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就加大了运动量,特别是心肌力较差时,搏动无力,影响静脉血回流,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肝肺淤血肿胀而疼痛;同时呼吸节奏紊乱,肺部功能赶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造成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表浅、呼吸肌缺氧,就会发生肌肉痉挛而加剧疼痛。

(2)腹部疾病,也容易引起运动中腹痛。患有肝炎、胆道感染、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时,病变部位充血、水肿,运动时受到牵扯和震动等刺激,产生腹痛。

(3)运动的时间不得当,引起胃肠痉挛,发生腹痛。如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参加运动、空腹锻炼,或在活动前吃了产气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可引起胃肠痉挛,导致上腹胀痛、阵发性绞痛和脐周围及下腹部的疼痛。如果在夏天剧烈活动,由于大量排汗而丧失盐分,水盐代谢失调,加上疲劳,也会引起腹直肌痉挛,但疼痛表浅。

出现腹痛后应减慢运动速度和降低运动强度,调整呼吸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着腰跑一段距离,疼痛就可消失或减轻。如果疼痛不减轻或加重者,应停止运动,口服解痉药或热敷腹部;如疼痛仍不减轻,则应送医院进行治疗处理。

采用局部按摩,用指点揉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大肠俞等穴位,尤其是用大拇指按揉血海穴,能起到明显的止痛效果。

运动性贫血

我国成年男性每1L血液中含血红蛋白量为120~1609,女性为110~1509。若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因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量减少并低于正常值即称为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贫血的原因

(1)由于运动时机体对蛋白质与铁需求增加,一旦需求量得不到满足时,即可引起运动性贫血。

(2)运动时,脾脏释放的溶血卵磷脂能使红细胞的脆性度增加,加上剧烈运动时血流加快,易引起红细胞破裂,从而导致运动性贫血。

(3)少数学生由于偏爱吃零食,影响正常的营养摄入,或长期慢性腹泻,影响营养的吸收,运动时常出现贫血现象。

贫血者平时有头昏、乏力、恶心、气喘、易疲倦、记忆力减退、体力下降、思想不集中、食欲不振,运动后容易出现心悸、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气急等现象。

当上述症状出现时应适当减小运动量,必要时应停止锻炼,即刻补充含蛋白质和含铁的食物,口服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硫酸亚铁、乳酸亚铁等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运动性昏厥

运动中,由于脑血液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志丧失的现象,这一现象称为运动性昏厥。

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流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昏厥状态。跑后如立即停止不动亦可出现“重力休克”现象。

患者会失去知觉、突然昏倒、头昏、软弱无力、耳鸣、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

发生晕厥后,让患者平卧,足部略抬高,头部放低,松解衣领,注意保暖,用热毛巾擦脸,自小腿向大腿做重推摩和全手揉捏。若不苏醒,可针刺或掐点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急救穴,或用氨水闻嗅。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出现“极点”以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稍减慢速度继续运动下去,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心率较慢,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是中长跑运动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不必疑虑和恐惧,它会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减轻或推迟。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