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训练时疲劳原因及恢复措施

恢复措施

不同形式的运动练习的疲劳机制不完全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无氧练习

在进行无氧强度练习时,需要高位神经中枢更多的激活支配工作肌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并保持高频率的神经冲动,这种紧张的神经活动仅能维持数秒钟。另外,磷酸原的消耗特别迅速,CP含量在极量无氧强度练习结束时下降 80-90%。因此,中枢神经和神经肌肉装置功能的下降以及磷酸原的耗竭是该练习的疲劳原因。

1. 近极量无氧强度产生疲劳的原因除与极量无氧强度练习相同外,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堆积、PH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2. 极量无氧强度练习时肌糖元无氧酵解供能占较大比例,因此肌肉和血液中乳酸堆积PH下降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氧运输系统的功能限制造成供氧不足,也是疲劳的因素。

有氧练习

1. 在极量和近极量有氧气强度练习时,产生疲劳的原因主要是氧运输系统工作能力的限制,致使工作肌供氧不足。另外,乳酸的堆积、PH值下降也是引起疲劳的因素。

2. 在亚极量有氧强度练习时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肌糖元和肝糖元消耗。

3. 在中等强度有氧练习时肌糖元和肝糖元大量消耗,致使血糖降低,这样以血糖为唯一能源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受到影响.另外,该练习会导致体温增高,为增加散热,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工作肌的血流量减少,结果工作肌供氧减少引起肌肉疲劳。

4. 小强度有氧练习引起疲劳的原因与中等强度有氧练习相似,区别在开小强度有氧练习时疲劳过程发展较慢,且多半是消耗脂肪,未完全氧化的脂肪分解产物进入血液。这可能也是疲劳的重要原因。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改善代谢法

此类方法,指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常用方法有:整理活动,水浴,蒸气浴,理疗,按摩等。

1. 整理活动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效果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一般是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即刻进行,主要内容有两部分:

  • 慢跑和呼吸体操: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下肢血液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消除。
  • 肌肉、韧带拉伸练习:此方法对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促进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有良好作用,拉伸则以主要活动肌肉和韧带为主,常采用静力性拉伸方式。

2. 按摩

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3. 温水浴

水温以 40 度左右为宜,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为 10 分钟左右,勿超过 20 分钟以免加重疲劳,也可在训练结束半小时后进行冷、热水浴,冷水温度为 15 度,热水温度为 40 度,冷浴 1 分钟,热浴两分钟,交替三次。

4. 桑拿浴

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大量排汗,体内的代谢产物从而能及时排出体外,桑拿浴一般不要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进行,以免造成脱水和加重疲劳。

调节神经系统法

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加强机体的合成代谢功能,使机体尽快恢复。方法主要有:

  1. 睡眠:良好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且经济的好方法,人体进行睡眠时,大胜皮层的兴奋性最低,机体的合成代谢最旺盛,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
  2. 放松练习:通过诱导性的语言使运动员有意念来调动肢体,通过对高级中枢的暗示使肌肉放松,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使机体的疲劳尽快消除。
  3. 音乐疗法:通过舒缓优美的音乐来放松神经系统,使练习者心情舒畅,身心放松,作为一种辅助方法,配合其他消除疲劳的方法,以增强疲劳恢复的效果。

补充法

通过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消除,可分为:

1. 营养物质补充法:

营养物质补充法是补充法的基础,即从人体所需的供能物质,和对生理功能调节的维生素及维量元素入手进行补充糖、脂肪和其他所须物质。

糖的补充不仅仅在运动后,而应当贯穿整个运动全过程,这既可推迟疲劳的出现,同时又利于消除疲劳。运动前补糖宜安排在赛前数日和赛前 1.5-2小时,运动中补糖(以运动饮料形式)每隔 15 到 30 分钟或每隔半小时到 1 小时为宜,运动动后补糖时间愈早愈好,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

对蛋白质的补充最好以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为主。脂肪对消除疲劳没有明显的作用,不必专门补充,可适当补充一些磷脂。

2. 中医药的调理

运用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主要通过健脾益肾、抗疲劳专用方剂和药物型运动饮料等方面进行,为了提高运动人员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尽快消除疲劳,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药物和食物,所以传统的中医补充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很有必要,也是对营养物质补充的促进作用。

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很多,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是很局限的,必须综合应用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因为疲劳的发生的原因诸多,而又有个体的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对疲劳的分析必须整体综合考虑。运用消除疲劳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具有针对形的进行。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